东郭英歌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蔺溪儿
王忱死,鎮未定,朝貴人有望。時殷堪在門下,雖機要,資名輕,人情未以方相許。晉孝武拔親近腹心,以殷為荊州。定,詔未出。珣問殷曰:“西何故未有處?”殷曰:“有人。”王歷公卿,鹹雲“”。王自計才必應在己,復:“非我邪?殷曰:“亦似。”其夜詔出殷。王語所親:“豈有黃門而受如此任?堪此舉迺是國亡徵。
南门乐成
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顧愷之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布纏棺豎旒旐。”殷曰:“投魚深淵放飛鳥。”次復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壹參軍在坐,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