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野求生界的翘楚,6年过去,她为何仍未成名?

发表时间: 2023-05-22 10:34

宝子们听说过麻雀姐吗???


6年过去了,她竟然还没火…


羊看到她最后一次更新视频是两个月前,但播放量仍旧只有寥寥几万。




有关麻雀姐的传说江湖上已经流传多年,但一直没多少人在乎她的故事。


每次在网上搜索荒野求生的视频,大热门不是生吃虫子的贝爷就是用嘴撕鱼皮的德爷。


但羊今天要说,麻雀姐才是中国荒野求生第一人。




麻雀姐在B站上的昵称是@麻雀喳喳野行记。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些昵称玄学,麻雀姐在互联网上的存在感和街边的小麻雀一样平平无奇。




毕竟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觉得荒野求生这四个字儿与女性无关,因为它需要极强的身体素质与环境适应力。


但是麻雀姐有多牛?


她是完完全全的全裸开局。


没错,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全裸,不穿衣服的那种。




“不穿衣服”不是吸引眼球的噱头,而是麻雀姐想直接从地狱模式开始。


2017年,麻雀姐开始了自己为期100天的东南亚丛林生存挑战。


没带衣服,没带食物,没带水,仅有的装备也只有为了记录的摄影器材及充电设施。




在开始之前,麻雀姐做了很充足的准备——


她把体重增加到124斤,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甚至还给自己买了个高额保险。


但即使是这样,她心里还是特别没底。


特别是当她来到山上,按照约定把衣服脱下时,尴尬和焦虑一起袭来,她却只能硬着头皮脱下自己的衣服藏到树下,然后一丝不挂地走进丛林。


从此刻起,为期100天的生存挑战正式开始。




虽然此前已经做好了各种预案,但麻雀姐依然开局不顺,还没走多远,脚上就被划出了几道伤口。


光脚走在丛林,脚底会被密密麻麻的小凸起刺痛。


初入丛林的麻雀姐,只能“一瘸一拐”地走着。




探险的第一步,就是给自己做衣服。


起初麻雀姐看中了轻柔的芦苇,她以芦苇穗为布,以树皮为针,很快就为自己编好了一件芦苇群




但这种衣服的缺点就是散架较快。


没出20天,衣服的缝隙就大到不能忽视了。


为了得到质量更好的衣服,麻雀姐花了一天的时间割下了几百根鹤望兰然后徒手撕碎,待到把水分晾干后则开始编织过程。




丛林生活对于一个“从零开始”的现代人来说,简直就是地狱模式。


原本计划100天的挑战,麻雀姐到第三天时就有了满身的红包,脚底也被磨出了茧子。


说真的,羊看着都觉得揪心,结果麻雀姐还能开玩笑说:指不定哪天我就变成金钟罩铁布衫了。




为了能成功生火,麻雀姐在尝试钻木取火这种古老的方式。


但由于摩擦力度太大,她的手甚至被磨掉了肉




刚进入丛林的那天,她甚至因为没来得及找到庇护所爬到了一颗大树上休息。


丛林中的夜晚只有虫子和野兽的低鸣,在这了无人烟的地方,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遭到动物突袭。


第一天晚上,麻雀姐在树上始终保持着一个姿势,出于警惕性几乎是整夜未眠。




而她的早餐更是简陋得羊都不忍心描述…


初入丛林的她当时并不熟悉环境,很多时候只能就地取材。


本来前一天晚上就没休息好,第二天醒来麻雀姐的精神状态极差,只能手拿竹竿前进觅食。


早餐…就是油橄榄树皮。




连续很多天,麻雀姐都只能靠捡来的野果和红薯充饥。


不过她有时也会去小溪抓鱼来补充蛋白质。




丛林中的选择不多,即使是这种纯原生态的烤鱼,对麻雀姐来说也是难得的美味和营养来源。


如果足够幸运的话,麻雀姐还能抓到螃蟹。




当然,鱼都做了,不来碗鱼汤怎么说得过去?


麻雀姐是个手艺人,没有工具就创造工具。


她在丛林中选了一些黏性较高的土壤,然后用火烧制成土罐子




这些罐子不仅能煮鱼熬汤,还能装水以及存储食物。


必要时还能拣点野菜煮来吃。




熬到第五天时,麻雀姐用树干和已经磨锋利了的石头做成了一把斧。


她跑到距离水源处较近的地方砍了一些树干,做了一个倾斜着的可以避雨的屋顶,然后在屋顶上铺满稻草。


对了,她把自己的小屋架在了树和石头中间,远离地面大概4米,这样能完美地避开地上的潮气




住在这样的小屋里,麻雀姐甚至会在醒来时惬意地听听鸟鸣。


而在这期间,麻雀姐也充分利用起自己的智慧和动手能力。


她不光能织衣,能煮饭,能造屋,她还用棕榈树皮给自己做了鞋,把芭蕉纤维编织成了简易内裤




不过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比如还没吃上两天鱼呢,麻雀姐就遇到了河水上涨,而她当时花了很大力气做的捕鱼陷阱也因此失效。


当时的她又气又难过,但是没办法,就算绝望也不能逃避。


一味地消沉只会让人丧失斗志。


很快她又做起了捕捉小动物的陷阱,仅仅是为了能吃上一口肉。




麻雀姐也曾中毒过。


关于这段回忆,她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吃下了榼藤子。


其实她是知道榼藤子是有毒的,但又不记得曾经看过的哪本书里说过,榼藤子只要经过长期浸泡就不会产生毒性。




麻雀姐以为自己找到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却没想到吃下去没多久,她整个人就开始头晕想吐。


那天晚上她又是一夜未眠,吐得快要虚脱,整个人难受到不行。




那时距离挑战开始才30多天,也是麻雀姐第一次动了想放弃的念头。


因为呕吐过于剧烈,她身体里的电解质失衡了。


整个人的面部和眼睛都浮肿了,头痛欲裂,嘴唇发麻,甚至开始大把脱发。


想要在丛林中获取盐分是很难的,她想结束,但又心有不甘,最后是村民的盐把她救了回来…




在取盐的路上,麻雀姐还不小心踩到了枪。


东南亚的丛林里危险不断,她甚至开始猜测着周围是否会有地雷?如果不小心踩到,自己又该何去何从?


可既然挑战开始了,就不能半途而废,麻雀姐说过一句很霸气的话——


“就算丧尸围城,我也会活到最后。”




一个人要有多坚定,才能在绝对的苦难前面依旧咬牙前行。


麻雀姐这项挑战,没有超强的意志力和行动力是绝对完不成的。


很多人说女子本弱,但麻雀姐却能在原始丛林里给自己创造活着的条件,最难熬的时候,她还用木棉絮应对过生理期




而羊最佩服的是麻雀姐的博学。


在傲人的勇气之外,丰富的知识储备让麻雀姐在艰难的探险之旅中顺利解决了很多问题。


比如刚进山做衣服时,她说箭毒木的树皮纤维含量很大,很适合用来蔽体,但她也知道箭毒木的汁液如果进入人体,就会引起心脏骤停。




比如她曾在密林中捡到一把枪,她原本打算把金属部分熔掉制作铁刀,失败后又改用了磨打的方式,把枪管制作成了尖锐的刀。




再比如麻雀姐在挖茅草根的时候,会一边吃一边跟大家做科普——


“《本草纲目》上记载过,露彼菅茅,是也。其根如渣芹甜美,处处有之。春生芽,布地如针,俗谓之茅针,亦可啖…”


她还会用树条编制简易鱼笼,节省自身的精力体力




麻雀姐熟知各种各样的动植物,不管是药用价值还是实用价值她基本都能说出一二。


而这强大的知识储备,也让麻雀姐把这次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变成了可能。


羊在看的时候经常会想,一个不带饭不带水不带医疗包,甚至连幕后团队都没有的女生,到底是如何做出这个挑战决定的?


但麻雀姐给出的回答之一是:自由。




工作中的她总是平淡的,按部就班的。


但只要到了野外,就再也没什么能捆绑她,也再也什么麻烦需要别人帮忙。


也许这个理由听上去很可笑,但人生短短几万天,给自己一个肆意而活的机会也没什么不对。




在这100天里,麻雀姐也有孤独到快要发疯的时刻。


她把所有的负面情绪压在心里,一个人对着镜头碎碎念,就像有人在身边陪伴一样。




截至目前她的视频依然没有更新完,有本职工作的她几乎是在利用休息时间去剪辑这段经历。


但是几年过去了,她依然没火。


现在在网上搜索“荒野求生”四个字,出来的热贴依然和“贝爷”等人相关。


可是在羊看来,麻雀姐作为一个没有团队跟拍的女性up,她的胆识、勇气、力量、智慧完全不逊色于任何人。




她被调侃过“裸体出发”、被讽刺过“不自量力”,她曾躲避野猪毒蛇,也曾命悬一线九死一生。


可重要的是,她活下来了,并且活得很精彩。




羊写麻雀姐的经历是想提醒大家,当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贝爷等团队跟拍的up时,这个被忽略了三年的女性依然在这个领域默默无闻地闪光着。


即使她曾素面朝天伤痕累累地出现在镜头中,但她展现出来的就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一直以来,女性都被社会习惯性认为比男性娇弱,不如男性能抗压。


但麻雀姐的经历却证明了女子本身的力量和潜能。


女性力量是什么?


不仅是表面的身体素质,更是内在的,未被社会大规模承认的潜能。


比如战场上。


除了羊提过N多次的妇好以外,还有锡兰、马维亚等女性军事家。


柔弱是什么?


女性其实一直在战斗,只是从未被历史重视。




对了,还有女程序员。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理科逻辑是一种比较tough的思维,但从古今的事迹证明着女性从未在科学领域中缺席——


比如羊之前写过清朝第一女科学家王贞仪,再比如世界上第一个程序员其实是女性,wifi之母是女性,ChatGPT的CTO也是女性。




还有女领袖们。


人们总认为统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部落需要极强的能力和震慑感,而这两点通常被认为男比女强。


但从古至今又有多少女性角色被一个国家所铭记?


曾经世界上有武则天,有埃及艳后,往近了点儿说,有维多利亚女王,有叶卡捷琳娜,一些国家也有女总理的存在。


她们都曾给国家带来过荣耀或是能够果断地进行改革。




女性真的是娇弱的代名词吗?


从古至今有无数位女性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麻雀姐的强体现在她的体力和智慧上,但她其实只是千千万万个优秀女性的缩影。


女性力量是敢想敢做,是挑战自我,是打破常规——


希望姐妹们永远不要被刻板印象牵绊,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有勇气有行动的人,他们永远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