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27 18:3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
文章中有5秒免费广告可增加创作收益,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一位老人穿着寿衣突然出现在一个流浪汉的旁边,这是在一个酒席上,流浪汉无处可去,在饥肠辘辘中混进了这个酒席上大吃大喝起来。
这位穿着寿衣的老人正是办这场白事的主人,虽然周围的人看到老人都没觉得奇怪。
可是老人身穿一身寿衣,着实把流浪汉吓得不轻。
这个片段是电影《落叶归根》里的片段,片中这位穿寿衣的老人,他平时生活中感到非常孤单。
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感受一下大家来参加他宴席时有多热闹,因此他把这场宴席提前给办了。
但是说实话,也不怪这位流浪汉感到害怕,但凡是一位穿着寿衣的人突然出现在你身边,估计任何人都可能会感觉到后怕。
那么寿衣到底承载着一种怎样的符号呢?中国人对寿衣又有着怎样的感受?
为啥人离世后要穿寿衣?日常穿的难道不行?
这其实还真不是迷信,至少你知道了原因后,也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人的智慧。
要说寿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这距离现在都已经2200多年了。
古代先人对于死亡,本身就认为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
人生短短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就是,轰轰烈烈的来到这个人世,然后再轰轰烈烈的离开,这样才是体面。
因此我们先不讨论迷信问题,民间对于一个人的出生和离世,都讲求大操大办。
这办的不仅仅是活人的人情世故,同时办的也是对新生之人和去世之人的祝福与期待。
那么寿衣都有哪些讲究呢?首先我们来看对寿衣的选择。
从目前大多数地方的传统习俗上来看,人在即将离开之前,家属就要开始准备寿衣了。
寿衣的袖子通常比较长,这是因为寿衣要将逝者的双手完全盖住,希望逝者能够在离开的时候做到体体面面。
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寿衣通常都是用带子系上的,为什么不用扣子,其实这里面也是有说法的,用带子希望能把好运带给子子孙孙。
其次我们来看寿衣的颜色选择,通常来说,我们常见的寿衣有白色、黑色、红色、蓝色。
其次在花纹方面,一般都是龙凤、牡丹、蝙蝠寿字等,象征着吉祥寓意的图案和文字。
而且,在我们的印象中,寿衣的做工和针法看起来都非常的具有艺术气息,一看就是花了心思的,这本身其实也代表着中国文化对于死亡的敬畏以及对逝者的尊重。
其实寿衣在当下时代,已经不是什么珍稀物品了,但是要说在古代,寿衣的的确确算是奢侈品了。
因为我们都知道,古代人买衣服一般都是买料子,然后再请绣工按照自己的要求去绣上相应的图案。
因为寿衣本身制作精良,工艺考究,所以在制作上也是非常的花功夫,所以古人在制作寿衣上往往要花上不少的钱。
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他们在制作寿衣的时候,就只能把旧衣服重新进行加工,然后将旧衣服重新缝补在一起,变成了一件新的寿衣。
可能很多老人不会问这个问题,年轻人通常都会提出这样的疑问。
现在人离世基本都是火葬,具体穿什么衣服火化出殡,这本身可能还要看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定。
但是为什么穿寿衣比较好,主要原因还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比较简单,就是寿衣的寓意和习俗,自古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所以很多人在离世之前,也是心甘情愿的选择寿衣。
寿衣代表着生者对死者的美好祝愿,谁不想身穿一身“祝福”离开这个人世呢?
古人认为穿寿衣寓意着庇护子孙后代,可以让自己的家族更加兴旺发达,因此估计也很少有人会如此固执的去选择自己的衣服出殡。
据一位在火葬场工作的人说,其实他们更希望死者穿寿衣火化。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人在去世之后,身体会发生一些腐烂反应。
这个时候身体上的各个器官会变得松弛,尤其是排泄物会一直往外漏。
人在去世24小时后,身体也会开始慢慢腐烂。而寿衣的特殊材质,恰恰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
因为寿衣的材质通常都是纯棉加厚的,棉制衣服的一个特点就是吸收性好,所以寿衣往往可以很好的吸收这些。
另外,也正是因为寿衣的棉质材料,可以让尸体燃烧的更加充分。
如果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那么这些衣服中可能含有一些皮质或者化纤类的材质,这可能也会导致尸体燃烧不充分。
总之,对于大多数的殡仪馆来说,他们给出的说法就是,人死后不能再穿生前的衣服了。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不仅是为了避免浪费资源,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逝者身上排泄物流出。
从很多年前,我们就一直在反对勤俭节约的丧葬习俗。
如今在很多地方,甚至民间,还在流行大操大办,一个人去世之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摆上个七天酒席,这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
尤其是在一些城中村地区,这样的风俗习惯,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交通秩序。
所以这样的丧葬习俗绝对算是一种糟粕,至少你大办丧事,你要面子,这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能影响这个社会的正常秩序。
可是对于寿衣来说,到底是糟粕,还是文化传承呢?我认为寿衣是地地道道的文化传承。
即便我们抛出寿衣背后的文化内涵不看,单纯是寿衣本身所表现出的民族符号和民族特点,都是值得我们去尊重和延续下去的。
殡葬文化是绵延数千年的文化习俗,一件小小的寿衣承载着文化、传统、宗教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寿衣的制作和图案搭配,更是体现出了中华纺织和刺绣的优秀技艺。
所以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否认寿衣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实如果我们看那些出土古墓里面的寿衣,我们会鲜明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现在的寿衣跟古代的寿衣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的寿衣好像更加精致,做工更加精细。
随着时代在不断变迁,如今的寿衣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比如在建国的时候,就曾经提倡丧事简办,那个时候很多人就不穿寿衣下葬了。
再后来,寿衣文化被认为是封建残余,因此那个时候的寿衣也发生了改革。
再后来1978年,虽然我们没有再将寿衣文化当成是封建残留,但是寿衣的款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人们加入了自己的一些设计,同时在寿衣的颜色上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力求让寿衣看起来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所以现在的寿衣看起来更像是流水线的产品,其图案和做工没有古代精美,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是神秘的,同样与死亡相关的一些仪式和习俗,也很容易被打上封建迷信的标签。
但是我更希望所有人能够理性的看待死亡这件事,至少单纯从寿衣文化上来看,寿衣不应被冠以封建迷信的符号。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排斥老祖宗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需要一些鲜明的文化符号的。
寿衣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鲜明的民族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所以我也是真心希望寿衣文化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虽然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寿衣的款式和样子可能会发生变化。
但是蕴含在寿衣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不能忘。
什么是对死亡的敬畏,什么是对逝者的尊重,什么是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什么是对人生的探求。
这些内容都将会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思想。
同时也让每一个人认同中国传统价值观,不至于在时代发展的洪流中,迷失自己。
参考信息来源:
殡葬服务百科 2020.1.8《关于寿衣的那些知识》
陵园销售王大胆 2024.4.27《寿衣的由来与图案款式的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