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敦牂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子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至。
告辰
韓康伯數歲,家酷貧,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鬥,謂康伯曰:“且箸襦,尋作復(巾軍)。”兒雲:“已足,不須復(巾軍)也。”母問其故?答曰:“火在熨鬥中而柄熱,今既箸襦,下亦當暖,故不須耳。”母甚異之,知為國器。
问甲辰
王經少貧苦,仕至二千石,母語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經不能用。為尚書,助魏,不忠於晉,被收。涕泣辭母曰:“不從母敕,以至今日!”母都無戚容,語之曰:“為子則孝,為臣則忠。有孝有忠,何負吾邪?”
甄戊戌
王東亭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譽,公甚欲其人地為壹府之望。初,見謝失儀,而神色自若。坐上賓客即相貶笑。公曰:“不然,觀其情貌,必自不凡。吾當試之。”後因月朝閣下伏,公於內走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鹹雲“是公輔器也”。
完含云
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何功德,而荷天下名?”季方曰:“家君譬如桂樹生泰之阿,上有萬仞之,下有不測之深;為甘露所沾,下為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德與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