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慧君
有問秀才:“吳舊何如?”答曰:“吳府聖王之老成,明時之俊。朱永長理物之至德,選之高望。嚴仲弼九臯鳴鶴,空谷之白駒。顧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章。張威伯歲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陸士衡、龍鴻鵠之裴回,懸鼓之槌。凡此諸君:以洪筆鉏耒,以紙劄為良田。玄默為稼穡,以義理為年。以談論為英華,以恕為珍寶。著文章為錦,蘊五經為繒帛。坐謙為席薦,張義讓為帷幕行仁義為室宇,修道德廣宅。
尹海之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公叔山菡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