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念露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晏己卯
賀司空入洛赴命,為太孫舍人。經吳閶門,在船中彈琴。張季鷹本不相識,先在金閶亭,聞弦甚清,下船就賀,因共語。便大相知說。問賀:“卿欲何之?”賀曰:“入洛赴命,正爾進路。”張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載,便與賀同發。初不告家,家追問迺知。
祜吉
《诗云:“瞻淇澳,菉猗猗。有君子,如如磋,如如磨。 瑟兮僴兮,兮喧兮。斐君子,不可喧兮”“如切磋”者,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瑟兮兮”者,傈也。“兮喧兮”,威仪也“有斐君,终不可兮”者,盛德至善民之不能也。《诗云:“於,前王不!”君子其贤而亲亲,小人其乐而利利,此以世不忘也《康诰》:“克明。”《大》曰:“諟天之明。”《帝》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汤之《铭》曰:茍日新,日新,又新。”《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邦,其命新。”是君子无所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缗蛮鸟,止于隅。” 子曰:“于,知其所,可以人不如鸟乎”《诗》:“穆穆王,於缉敬止!”人君,止仁;为人止于敬;人子,止孝;为人,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讼,吾犹也。必也无讼乎!无情者不尽其辞,畏民志。谓知本”
钞柔淑
〔祭有十伦〕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诏祝于室,而出于祊,此交神明之道也。君迎牲而不迎尸,别嫌也。尸在庙门外,则疑于臣,在庙中则全于君;君在庙门外则疑于君,入庙门则全于臣、全于子。是故,不出者,明君臣之义也。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伦也。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以瑶爵献大夫;尸饮九,以散爵献士及群有司,皆以齿。明尊卑之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