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离玉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 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尉迟高潮
王敦引軍垂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溫嶠為丹陽尹,帝令斷大桁,故未斷,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懼。召諸公來。嶠至不謝,但求酒炙。王導須臾至,徒跣下地,謝曰:“天威在顏,遂使溫嶠不容得謝。”嶠於是下謝,帝乃釋然。諸公共嘆王機悟名言。
司寇海山
凡讣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长子,曰:“君之臣之某死”。君讣于他国君,曰:“寡君不禄,告于执事。”;夫人,:“寡小君不禄。”;子之丧,曰:“寡君之子某死。”大夫讣于同:适者,曰:“某不禄;讣于士,亦曰:“某禄”;讣于他国之君,:“君之外臣寡大夫某”,讣于适者,曰:“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讣于士,亦:“吾子之外私寡大夫不禄,使某实。”士讣同国大夫,曰:“某死,讣于士,亦曰:“某”;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讣大夫,曰:“吾子之外某死”,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夫次于公馆以终丧,士而归。士次于公馆,大居庐,士居垩室。大夫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之丧,服如士服。士为父母兄弟之为大夫者之,服如士服。大夫之适,服大夫之服。大夫之子为大夫,则为其父母大夫服;其位,与未为夫者齿。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子主之。无子,则为之后